2023-06-08 15:38:07 来源:FoodTalks
消费者在售卖机选购
(相关资料图)
图片来源:公众号@浙大城市学院
吃早餐,你会选择实体门店,还是选择智能售卖机?
无疑,既可以堂食又可以外带的实体门店更具优势,在一二线城市的便利店或早餐店,总是人头攒动。但售卖预制菜、早餐、小吃等智能售卖机却鲜有排队的现象。
这种大概率要失败的“商业模式”在一些核心城市上演。
最近,在北京的一些地铁站内,出现了几台售卖早晚餐的智能售卖机。消费者可以在机器上挑选商品,扫描二维码付款后,选择加热后即刻食用,或者直接带走。《灵兽》在十里河地铁站发现,目前该机器仅有羊杂汤和玉米的选品,价格分别为12元和9元。
售卖机上印着“早餐晚餐都在这”、“早上上班带走,在办公室加热即食”、“晚上下班带走,为第二天准备早餐”等广告语,可见,运营商明显已经有了明确的运营方向和市场定位。
据售卖机运营商透露,截至4月底,在国贸等地铁站共投放了10个零售柜,如果试运营阶段反馈良好,计划将会进一步扩大运营范围。
不止是北京地铁站,在深圳湖贝等地铁站点,也出现了名为“菜和鲜预制菜”的冷藏柜。
实际上,地铁站并不是预制菜自助售卖机的唯一出现地点。在居民小区、写字楼、学校、医院、高铁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这两年陆续出现预制菜、早晚餐、小吃等售卖机。
菜方便售卖机
图片来源:公众号@菜方便APP
如过去无人零售的热潮一般,自助售卖机的出现引起了一些品牌的注意。
去年,食品企业双汇就已经在多场景尝试了这种模式。此外,乐肴居、福迪宝、莱克食品等速冻食品企业,以及广州酒家等也已经跟进。目前看来,预制菜自助售卖机的使用场景正在逐渐向地铁站等公共场所扩展。
然而,多位无人零售的从业者对《灵兽》表示,社区、地铁站等销售还有待消费习惯培养,相对封闭环境的场景销售有可能盈利。
与所有无人零售的生意类似,预制菜售卖机玩家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自营模式,这通常需要背靠大型知名企业或预制菜创业项目,运营预制菜自助售卖机业务,其背后需要有强大的预制菜供应链管理和运营管理能力。
例如,三全推出无人零售机“三全鲜食”,瞄准白领午餐市场,以写字楼鲜食售卖机的形式立足,仅在北京和上海的销售网点已经达到了1000多个;另外,双汇已经将微波即时系列产品“啵啵袋系列”通过售卖机进行售卖,在学校、亿元、景区、高铁站等多地试点。在疫情期间,也吃到大波“红利”。
第二种,是招商加盟模式,其中品牌方负责产品研发、提供设备和产品配送等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宣传投入低、风险较小、回报较高,场景多样,因此,很容易吸引那些想要小本创业的投资者加盟。
两种商业模式各有优劣,对于拥有供应链和运营能力的品牌和企业来说,选择自营模式的更多,而对于小本创业者和初创公司来说,大多以加盟模式进入。
可不论选择哪种模式,运营预制菜自助售卖机的核心是,低投入的单点运营。如果企业大规模布点,成本将随网点增加而增加。也只有当达到一定规模,规模效应显现,成本才会明显下降。
但事实是,至今也鲜有运营商能够实现规模化盈利。对一些品牌商而言,预制菜、早晚餐等的智能售卖更多起到的是宣传作用。
尤其对售卖早晚餐的智能售卖机而言,其运营场景更是受限,尤其是在便利店、早餐店、社区超市等深入社区和商业街、写字楼的当下,早晚餐售卖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只有在相对封闭空间或无竞争对手时,早晚餐智能售卖机才有生存空间。
五年前,亚马逊的无人零售店Amazon Go诞生,霎时间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逐。第二年,无人货架、自动售货机、无人便利店这三大细分市场在一众资本大佬们的助攻下跑马圈地。然而,短板迅速彻底暴露,仅200天的时间,无人零售的天堂一跃而下,成了深渊。
尽管无人零售在早期遭遇挫折,但几年后,由于新冠疫情,让这个模式再次走上了发展的“风口”。
与前一次的站姿不同,这一次更多是生产企业或是品牌直接布局。品牌的目的是绕过中间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而相同的是,在它们各自的商业计划中,依然可以看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影响力”的动机。的确,无人零售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结算、加热和服务,自然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还能实现7*24小时的服务,更远大的野望是还能充当互联网入口。
在楼下无人便利店
图片来源:微博@在楼下无人便利店
预制菜顺势进入无人零售“风口”,再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无非是有两大动机:
其一,相比开设一家预制菜门店或加盟一家预制菜品牌门店,要投入数万元到二三十万元的较大投资,预制菜自助售卖机的投资要少很多。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下,自然会吸引了不少创业者。
其二,虽然预制菜行业表面如日中天,但在消费者市场中,它的步伐始终沉重。
从舌尖英雄和贾国龙功夫菜的暂时“败北”,揭示了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的普遍质疑。然而,如果有一个低成本,无需大量人力物力,又能与消费者更近距离接触的零售终端场景,预制菜企业显然会愿意下水试试。
尽管如此,预制菜售卖机的发展也必定面临诸多挑战。总体而言,仍脱离不了零售行业的一些基本规律:
首要的一点,无人零售终端作为零售渠道的一部分,和其他零售终端一样,同样遵循“规模定律”:购买的数量越大,成本就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丰厚。但预制菜售卖机数量有限,规模小,销售量更是低落,因此无法体现规模效应。
一位无人零售的业内人士向《灵兽》透露,这个想法其实不错,但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解释说,甚至连单独投资矿泉水无人售卖机的利润都难以维系,更不用说预制菜。
其次,售卖机模式仅能替代收银和保安等简单职务,连补货和清洁等任务都难以完成。而预制菜售卖机对硬件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配备冷冻柜、微波炉等设备,普通的智能柜并不能满足需求,更需要解决复杂的供应链构建和区域管理问题。
“预制菜售卖机运营的重要性在于,冷藏储存和冷链运输,售卖机的维护成本,预制菜的保质期和周转周期,利润的支撑点,需要找到其中可盈利的模型。”上述无人零售业内人士表示。
而精准的投放,加上精确的消费者教育活动,再加上初期的投资者烧资金,以及预制菜工业客户的基础盈利点,或许,才有可能构建出一个可行的模型。
但想做到这一点,几乎不太可能,因为可替代性太强,具有竞争力的其他业态门店“多如牛毛”。
无人零售曾迅速崛起,也迅速陨落,并长久寂静。
因为被资本高度看好的无人零售,最终未能证明其独立生存的能力。
这种快速降温的现象被业内归因于资本的过度推动,实际上,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更可能的解释是,至少在当时的阶段,无人零售以销售渠道为主的商业模式存在漏洞。
无人零售更多是充当线下零售的补充,但观察整个线下零售行业,普遍存在盈利能力不足的情况:
《灵兽》在对比13家上市超市公司过去三年的财报数据发现,只有家家悦和红旗连锁的营收实现了连续增长,而且增幅也从以往的10%以上缩水到5%左右。相比之下,其余11家公司的营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步步高和人人乐的营收下滑幅度最为显著,接近50%。
而在净利润方面,红旗连锁、三江购物和新华都在这段期间维持了稳定的盈利水平。剩余的超市公司大多都遭受了净利润的下滑,亏损现象十分常见。在这其中,永辉超市和步步高的净利润下滑幅度最为突出。
受电商和各种新型零售渠道冲击的线下实体零售,整个都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甚至无法保证稳定的收益,无人零售就更难独善其身。
此外,无人零售将其亏损原因归咎于人力成本,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全局问题尚未完全暴露。
如前所述,尽管部分人工成本可能已经省去,但新产生的技术成本,以及由于缺乏规模效应而引发的高昂采购成本,也同样构成了问题。何况,预制菜售卖机比起普通自助机和无人货架,成本更高,尤其是机柜的制造和运营费用。
在利润较低的情况下,每个线下网点销售的商品收入有限,很难覆盖企业所需要支付的各类制造、技术、分布、运营等多元化的成本。
因此,仅仅依靠预制菜售卖机的业务,想要实现自负盈亏,并非易事,即使是由品牌商、生产型企业亲自参与布局,结果也不容乐观。同时,对于贸然入场的创业者,他们最终可能面临与果小美、猩便利、便利购同样的结局。
而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从业者爆料,在加盟预制菜售卖机初壹食午后,总部人去楼空,联系不到任何人,涉及数百个加盟商。这样的情况无疑对加盟商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对整个无人零售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实,零售业是一个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扩展新模式的行业,但并非所有技术进步都能够催生新的、广受欢迎的零售模式。也只有在资本撤离后,仍能独立生存、自负盈亏的企业,才可能是真正健康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
上一篇:奶粉暗战:细分化趋势下如何各显神通?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