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保健食品 > 正文

一杯咖啡半杯冰,瑞幸能省几块钱

2023-08-01 09:59:20        来源:FoodTalks

瑞幸屡次三番因冰块问题被骂上热搜,网友强调自己花钱买的是咖啡不是冰块,质疑其一杯咖啡半杯冰的做法是偷工减料。瑞幸究竟为何爱放冰块?对于一杯咖啡来说,多加冰真能节约成本吗?

夏日炎炎,瑞幸因为一杯冰咖啡上了火。


(资料图片)

起因是江苏南通一男子称,在瑞幸咖啡买的拿铁,三分之二全是冰块,喝两三口就没了,点单页面也没有去冰选项,在网上引起激烈讨论,“瑞幸咖啡三分之二是冰块两口喝完”等多个话题随后冲上了热搜。

赞同的网友认为,顾客要的是“咖啡加冰,不是冰加咖啡”,他们认为瑞幸卖相难看,多加冰其实是为了节约其它原料成本。

反对的网友称,“想去冰直接点热饮”“9.9一杯还要什么自行车?”

对此,瑞幸咖啡客服表示,所有饮品是严格按照流程制作的,消费者可备注去冰,而冰块多和无去冰选项的问题会记录反馈给相关部门。

这不是瑞幸第一次因冰块太多被吐槽上热搜。今年3月,瑞幸就多次被吐槽咖啡3口喝完剩下全是冰、去冰后剩半杯等冲上热搜。瑞幸究竟为何爱放冰块?对于一杯咖啡来说,多加冰真能节约成本吗?

一、喝的是咖啡还是冰?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纷纷“带图”分享自己对瑞幸咖啡冰块多的吐槽:“只要喝得快,你可以额外获得大半杯冰”“两口喝完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网友对瑞幸咖啡冰块多的吐槽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数据智能服务商艺恩发布的《2023上半年咖啡用户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大众对咖啡的负面认知主要集中于口味和夏季冰咖冰块过多上,打差评的用户中有17.2%的人投给了冰块多,仅次于咖啡难喝这个选项。

令网友难以接受的还有,瑞幸咖啡温度一栏只有“冰”“热”两个选项,没有“少冰”选项。如果备注去冰,你会得到一杯温热的咖啡,你如果说不够凉,店员会说这就是选择去冰后的常温状态。

就加冰选项的具体加冰量问题,「市界」向瑞幸官方询问,对方只回称“店员按照公司要求来加冰”。「市界」又咨询了瑞幸北京国贸区一家门店的店员,对方回答,“我们都是按公司标准制作,正常加冰的话是放一铲。具体一铲里几块我们也没有数过。”

事实上,瑞幸的加冰方式并非个例,有着“咖啡界Apple之称的”星巴克,也有“灌冰”行为。

今年4月份,有作家“西原秋微博”发表博文“控诉”星巴克称,在星巴克西城金融街百盛店买了一杯“茶瓦纳冰摇桃桃乌龙茶”,埋头喝了两口就没水,低头一看,近一半冰块。

和服务员交流后,得到的答案是“一直这么干。”该作家质疑,星巴克此举属于偷工减料和侵犯消费者权益?后来的结果是,星巴克店员道歉,并重新为其做了一杯少冰的。

在国外,类似的纠纷也早有发生,2016年,美国芝加哥一名女子在星巴克点冷饮时,不满冰块放太多,认为这是偷工减料,怒告星巴克陈述不实及诈欺,要求赔偿500万美元。

星巴克回应指控说,顾客点冷饮,冰块就成为饮料的重要部分,因此诉讼没有法律依据。

前星巴克员工、现就职于知名奶茶品牌的小雪告诉「市界」,星巴克对于每种杯型都有固定的冰铲,自己没有具体称重过,这都是岗前培训中涉及的内容。

她还称,“不管是美式还是任何饮料,包括星冰乐,所有的饮料冰量都是一样的,除非顾客要求少冰去冰或者多冰。”

除了咖啡之外,有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在茶百道点奶茶的经历,“备注少冰直接打电话说少不了,少冰杯子只能装半杯,要加满只能加清水。”

“20块钱一杯多加一口茶是能赔死吧?”该网友有些发火地说。

无独有偶。2021年,成都商报一篇报道写道,有消费者反映花了22元购买的书亦烧仙草饮品,备注的是少冰,到手后半杯都是冰。

当时,就“饮品半杯都是冰”算不算消费欺诈的问题,有律师现身说法称,是否算欺诈,主要需要判断是否存在欺诈的行为。如果商家对于消费者购买的该款饮品的宣传为“半杯都是料”,而实际提供给消费者的是“半杯冰”,那么就涉嫌消费欺诈。

如果商家未对该饮品里面料的多少进行特别的宣传,仅仅根据一杯饮品里有半杯是冰,认定商家故意欺诈以及实施了欺诈行为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按照上述说法,咖啡奶茶加半杯冰的做法似乎没有错,那么,如何才能喝到既有冰,又不至于半杯都是冰的瑞幸咖啡呢?

有网友支招称,可以在备注上提醒店员“少冰”,并强调一定要指定放几块。该说法得到瑞幸国贸区店员的肯定,“确实如此,顾客可以提要求,要求一块、两块、三块,放几块都可以。”

小雪也称,“星巴克也是一样,任何冰量都可以满足,像两块冰、五块冰,日常工作过程中都遇到过,我们会通过标杯的方式记录在杯子上,制作的伙伴就会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二、瑞幸们为何要多加冰?

无论瑞幸、星巴克,还是奶茶类饮品,为什么要多加冰?

「市界」咨询了多位咖啡从业者,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其实是为了保证口感。

咖啡从业者尹声称,冰块加得多,主要是为了保障爱喝冰饮的用户能喝出透心凉的感觉,如果冰少了,很快就全化了,就像喝常温饮料一样没啥区别了。

“冰块只是用来调节口感和温度。”小雪赞同道,“所以一般来说,饮品的杯子上都会标有最佳饮用时间,在这个范围内,温度变化不会太大,浓度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口感最好。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可能会出现各种奇怪的口感,饮用体验也不会很好。”

“如果觉得亏,可以要一杯去冰的饮料,然后单独要一杯冰,自己把饮料倒进冰杯里。”小雪称,但她也坦言,这样做的意义不大,“因为有些饮料里面水的添加量很大,加水以后外观根本看不出来,而且加水后的浓度也是调整好的,冰块融化以后,饮料的浓度可能会降低,口感会打折扣。”

从事着咖啡馆经营工作的阿乐也称,冰饮本身添加冰块之后会让口感更加清爽,并且用户接受度更高。

瑞幸咖啡图片来源:微博@luckincoffee瑞幸咖啡

那么,咖啡究竟加多少冰合理?加多少冰算违规?

阿乐表示,“每家店都是有自己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最终冰块添加的量都是在测试口感后得到的标准。”

法兰绒咖啡主理人王师傅对「市界」解答称,“咖啡加冰,业界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哪怕在一些咖啡类证书考核里,也没有对冰块份量的考核。”

“像我们这种独立小店,每次从供应商手里订购的冰块,都有十几种可供选择。单就冰块本身来说,用水不一样,化水速度不一样,冰块大小不一样,再加上客人要求都不一样。所以加冰量亦没有固定标准。”王师傅进一步补充称。

至于连锁咖啡店,为了标准化经营,为店员制定加冰标准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操作,但标准制定是否夹杂成本考虑,外界不得而知。“毕竟不论是运营策略、用料定价、品类、成本等各个方面,连锁店都和独立咖啡店完全不是一回事儿。”王师傅称。

三、加冰要“有度”

此外,多位从业者强调,放冰并不是为了偷工减料省成本,这个问题是大众认知偏差导致的。

阿乐承认,加冰与成本的关系,由咖啡品类决定。如果是纯咖啡的话,咖啡原液是固定的,如果执意要求少加冰块得到的只能是半杯饮料。一位消费者描述自身经历称,“只是冰多能看出来,水多看不出来而已。”

但如果顾客点的不是纯咖啡,而是“拿铁等产品,结论就又不一样了。”阿乐称。“看你喝的是什么,底料是什么就会补什么,产品本身不加奶的就是补直饮水,有奶的基本都是补奶,拿铁的话就加奶,生椰拿铁加生椰。”

瑞幸咖啡店员也向「市界」证实了这一观点,他用拿铁举例,少加冰块,则剩下的由奶代替。但具体量是多少,店员没有透露。

上述咖啡从业者还提到另外一个大众不易察觉的细节,咖啡中的冰块其实也有成本,越是质量好的冰块,不仅化得慢,成本也更高一些。

尹声和阿乐称,咖啡店、奶茶店用的都是商用制冰机,其制出的冰块会更纯、密度更高,所以相对于家用冰箱里自己冻出来的更不容易化,最终导致咖啡喝完半小时,冰块还没化。

确实,此前就有媒体做过科普类文章详细讲解了咖啡、奶茶里冰块化得慢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冰机,商用制冰机生产出的冰块在纯净度、硬度和核心温度等方面是全面碾压家用冰箱冻的冰块的。

拿纯净度举例说,自己在家做是往冰格里倒水然后放冰箱冻起来,这种情况水是从外往里结冰,而制冰机用的原理是动态制冰法,主要包括流水式制冰和喷淋式制冰,前者是在低温环境下,水一边流动,一边结冰;后者则是将制冰板倒扣,通过水压把水喷到制冰室,从里向外结冰。

因此,商业制冰机制出的冰块就像“特种冰”一样,几个小时过去了,人家只化了一点点。而为了保证口感,一些咖啡店还会选择质量好的制冰机制出的冰块,目的是为了使得一杯咖啡喝完,冰块也不会完全化。

像王师傅那种开独立小店的,商业制冰机的成本其实很贵,大型的买不起也没地方放,小型的不够用,所以选择买质量好的冰块。

这也意味着,连锁店要为商业制冰机付出额外成本,而这个成本是在普通消费者认知以外的。

“咖啡喝完了,还剩半杯冰,这在很大程度上,会给消费者一个错觉,认为冰的量加得很过分。”上述从业者称。“但其实在喝的过程中,如果喝得慢,冰块慢慢融化了,消费者也察觉不到。”

冰咖啡

图片来源:小红书@是王三喜

截至发稿,瑞幸官方并未就咖啡加冰多的事件有回应。但消保委却坐不住了。

7月26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声称,商家加冰要“有度”,消费者购买的是饮料,而不是冰块。消保委认为,面对“去冰”的制作请求,商家多以“影响口感”“固定配方”作为回绝消费者的托词,理所当然地拒绝换位思考,保持着独家研发的品牌姿态。

消保委还认为,点单页面没有单独选项,商家解释可以通过备注的形式“去冰”。这是人为增加消费者的交易沟通成本,有意限制消费者自由选择的空间。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商家应当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冷饮加冰要有度,动辄20元、30元的价格,更应当真材实料、物有所值,不可使高价饮品沦为“水货”。

业内人士分析,“一杯饮品三分之二杯都是冰”的现象,让消费者生疑,多次引发关注,企业应该想办法解决,而不应该任由这一现象持续发酵下去。

关键词:

上一篇:网易天成与必胜客联名推出“人宠同吃”套餐,探索人宠生活新方式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