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食品新闻| 美食推荐| 热点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保健食品 > 正文

赤藓糖醇2年价格跌剩1/4,谁是下一个天然甜味剂顶流?

2023-09-12 09:59:58        来源:FoodTalks

人类食糖,已万年有余。糖分的摄取不仅能为人体供能,还能刺激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而产生愉悦感,是食物美味的“根基”。


(资料图)

但随着物质需求逐步被满足、食品工业不断精细化,高糖饮食所带来的“皮肤衰老、肥胖、蛀牙、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不断引发社会关注,此势之下,代糖产业作为糖的“替身”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被“吃”成全球近6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

在繁杂的代糖品类中,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已历经六代发展,却仍存在安全性争议,而天然甜味剂虽然市场占有率相对还较小,但潜力巨大。本篇文章,食研汇将聚焦2023年上半年天然甜味剂市场的新动向,以窥天然甜味剂发展趋势。

一、市场扩容,仍以人工合成甜味剂为主

1879年,美国科学家发明糖精钠,“替代糖”概念应运而生。

随着提取合成工艺的发展,这种甜味剂的种类日益丰富,以蔗糖甜度为“1单位”计算,不同甜味剂的甜度、风味如下表所示。

不同甜味剂的甜度、风味

图片来源:公众号@食研汇FTA

在过去的十年间,食品市场中天然甜味剂的添加比例增加近两成,但整体甜味剂市场,仍以人工甜味剂为主。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甜味剂产量约为25.3万吨,主要以人工甜味剂为主,排名前三的产品分别为甜蜜素(44%)、糖精(28%)和阿斯巴甜(12%)。

承载着甜味剂产业增长的核心行业就是无糖饮料,据统计,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在2014年至2020年间翻了十倍,年复合增长率达38.69%,预计2027年将达到276.6亿元。

此前“阿斯巴甜被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即2B类致癌物)”事件,不仅让全球消费者再一次高度关注甜味剂市场,也让天然甜味剂借势迎来一波大涨。其中,以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和即将在国内获批的D-阿洛酮糖最受关注。

二、赤藓糖醇:“顶流”危机

赤藓糖醇(Erythritol),是四碳糖醇,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真菌类蘑菇、瓜果类水果、动物的眼球晶体和血浆中。

作为甜味剂领域曾经的“顶流”,曾因口感优势让赤藓糖醇价格与需求一路走高,而就在一众产品还未进入到规模化量产时,赤藓糖醇已在“内卷”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大窑嘉宾零糖气泡水(添加赤藓糖醇)

图片来源:大窑京东官方旗舰店

从今年三元生物和保龄宝两大赤藓糖醇“巨头”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财报来看,受制于赤藓糖醇市场供过于求,三元生物赤藓糖醇收入同比下降63.33%、保龄宝赤藓糖醇收入同比下降46.82%。

虽然两家企业都有其他产品线作为业务补齐,但赤藓糖醇的“内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资本大量注入,从业企业增多,产能过剩只能打“价格战”,曾在2021年单价冲上4万元/吨的赤藓糖醇在2023上半年跌破万元/吨。

元气森林自在水系列(添加赤藓糖醇)

图片来源:京东@元气森林官方旗舰店

早在今年年初,赤藓糖醇就因被《自然医学》杂志“点名”而频频登上热搜。文章称,通过对总数超过4000人的三年健康状况随访,揭示了赤藓糖醇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风险关联。

但后续的诸多科普文章均呼吁理性看待此次事件,该实验所采用的样本数据中,让受试者在2分钟内摄入近30g赤藓糖醇,约等于短时间内喝5瓶300ml无糖饮料的含量,远远超出正常饮用标准,而“适量”食用代糖才是重中之重。

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非糖甜味剂(NSS)指南》呼吁正确食用代糖,赤藓糖醇等“营养型甜味剂”不在警惕之列,但仍建议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

三、D-阿洛酮糖:入“食”在即,我国企业潜力巨大

D-阿洛酮糖(D-Psicose/D-Allulose),为D-果糖三号位碳所对应的差向异构体,发现于甘蔗糖蜜、水果及葡萄干、无花果、猕猴桃和红糖等食物中。

D-阿洛酮糖具有蔗糖70%的甜度,但其热量仅相当于同等质量蔗糖的0.3%,由于其有与蔗糖相似的甜度曲线,被誉为“最具潜力的蔗糖替代”。

Smart Sweets可乐软糖(含D-阿洛酮糖)

图片来源:Smart Sweets官网

截至今年上半年,阿洛酮糖已被美国、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新加坡、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为食品。在相关申报中,除用于食品添加外,D-阿洛酮糖还展示出调节血糖、抗氧化、神经保护等多项功能。

其中,D-阿洛酮糖能够抑制肠道α-糖苷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小肠对糖的吸收,抑制脂肪堆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

国家卫健委2023年5月6日发布公告,“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被列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该酶制剂获批将加速推进阿洛酮糖国内销售的合法化进程。

该背景下,我国百龙创园、保龄宝、三元生物、金禾实业等企业已展现出生产实力。一方面,目前制备阿洛酮糖的方法主要以生物转化法为主,部分企业已与江南大学、中科院天津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深度产研合作,生产粒径均一、理化性质稳定的阿洛酮糖晶体。

D-阿洛酮糖液体

图片来源:百龙创园官网

同时,国内企业也在不断提升产能。金禾实业计划2023年完成1000吨阿洛酮糖中试项目建设并投产;百龙创园作为去国内主要的阿洛酮糖晶体出口商,其阿洛酮糖2023年年产能有望突破1.5万吨。

四、甜菊糖苷:复配趋势增显

甜菊糖苷(Stevia),是从菊科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糖苷,口感与蔗糖相似,热量却只有蔗糖的1/300。

常见的种类有甜菊苷、瑞鲍迪苷A-F,M-O(Reb A-F、M-O)、杜克苷A、甜茶苷和甜菊双糖苷等。其中,莱鲍迪甙D(Reb D)、莱鲍迪甙M(Reb M)具有高甜度、无热量和近似于蔗糖口感的优点,也因此特点被期待为“下一代甜菊糖苷”。

据Ingredion分析数据显示,到2028年,全球甜菊糖苷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甜菊糖苷市场的增长、创新主要围绕在扩大优异品种规模及优化复配配方上。

今年5月,甜味剂品牌Splenda及其母公司Heartland Food Products宣布将斥资5000万美元在美国开设甜叶菊农场,并将全面提升从作物繁殖到甜菊糖苷提取的全流程农业技术,通过种植更高质量的甜叶菊,来生产品质更好、味道更甜的甜菊糖苷。

SPLENDA甜叶菊糖

图片来源:京东@SPLENDA海外旗舰店

另一家天然甜味剂生产商Icon Foods推出甜菊糖苷Sweet RM95,这是一种瑞鲍迪甙M且浓度不低于95%的甜菊糖提取物粉末,口感接近蔗糖,可用于乳制品、饮料、烘焙食品等。

柠檬共和国冷榨柠檬液(含甜菊糖)

图片来源:京东@柠檬共和国旗舰店

同时,甜菊糖复配能够进一步修饰甜菊糖苷中的不良风味,也成为一大主流研制趋势。

甜菊糖+索马甜:索马甜是来源于非洲竹芋果的一种甜味蛋白,甜度高且没有苦涩味,与甜菊糖复配能够使甜味更加饱满、纯净;

甜菊糖苷+赤藓糖醇:赤藓糖醇可以改变甜味的时间曲线,如三元生物公司把甜菊糖苷和赤藓糖醇以共结晶技术进行复配后可以同时获得赤藓糖醇和甜菊糖苷原有的功能;

甜菊糖苷+阿洛酮糖+罗汉果甜苷:美国Icon Foods公司将甜叶菊苷、阿洛酮糖、罗汉果甜苷三者结合后得到“适口性”更强的甜味剂产品,并应用到饮料、冷冻甜品、糖浆的制作中去。

此外,日本、韩国等国较早布局的葡萄糖基甜菊糖苷,通过将葡萄糖基选择性引入甜菊糖苷分子中,来改善甜菊糖苷中天然的苦味、提升溶解度等问题。

五、罗汉果甜苷:“草本”属性加持

罗汉果甜苷(Mogrosides,Mog)是罗汉果的甜味成分,甜度高、热量低,相比于人工甜味剂后苦味少、安全性好,现已被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国列入食品添加剂名单。

研究发现,罗汉果甜苷提取物可以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升高;而罗汉果皂苷预处理可以减少乙醇损伤细胞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过量积累,从而达到抗氧化效果。

罗汉果

图片来源:华诚生物官网

而作为草本果实,罗汉果还特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的药食同源功效,从而成为奈雪等一众新茶饮品牌的首选。

奈雪

图片来源:奈雪官网

今年,嘉吉推出Truvia®臻唯恬®罗汉果系列新产品,包括:Truvia®臻唯恬®零卡路里罗汉果代糖罐装、Truvia®臻唯恬®罗汉果多用途代糖;而莱茵生物持续推进与江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加速推进罗汉果苷等天然甜味剂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

广西作为我国主要罗汉果生产地区,坐拥莱茵生物、华诚生物、吉福思等头部罗汉果甜苷生产企业的生产基地,年罗汉果甜苷产能约为1100吨。

此外,在包埋技术创新上,美国Batory Foods与NutraEx Foods合作推出的新系列产品SugarLike采用了全新的干包埋技术,可使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阿洛酮糖、赤藓糖醇等均匀分布,并稳定聚集体的粘附等。

图片来源:unsplash

人类对糖,“又爱又恨”。

于消费者而言,需要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甜味剂,无论任何种类“糖”的摄入都要适量。代糖服用过多会扰乱肠道菌群,引发腹胀、腹泻,还可能向大脑传递错误信号,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衡。

同时,全球市场都在不停寻找对身体负担更小的甜味剂,以缓解消费者恐惧影响健康这一根本性原因,基于此,D-阿洛酮糖在国内获批,或成今年最值得关期待的糖界大事件之一。

参考来源:

[1] 肖素荣,李京东.赤藓糖醇的特性及应用.《 CNKI;WanFang 》 ,2008.

[2] Witkowski, M., Nemet, I., Alamri, H., Wilcox, J., Gupta, N., Nimer, N., ... & Hazen, S. L. (2023).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erythrit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 Nature Medicine, 1-9.

[3]吴惠娟.天然甜味剂甜菊糖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J].食品界 ,2021(1):96.

[4]ANDRADE L,LEE K M,SYLVETSKY A C,et al.Low-calorie sweeteners and human health: A rapid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J].Nutrition Reviews,2021,79( 10) : 1 145-1 164.

[5]王 晨,张思聪,王 健等. 罗汉果甜苷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J].现代食品,2020(14):61⁃65.

关键词:

上一篇:聚焦一二线城市,「袁记云饺」超过三成开在菜场附近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