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4 14:53:50 来源:FoodTalks
原创,转载请联系出处。
兔年春节已至,承包年夜饭的预制菜成为消费新宠,再度引发关注。作为年夜饭战场上的新选手,预制菜实力不容小觑。美团优选数据显示,糖醋里脊、狮子头等肉禽类预制菜销量上升较快,并预计在春节前7天进入销量高峰。
报告导读:
(相关资料图)
2021年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977亿元,同比增长17.8%,预计未来中国肉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3289亿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67.7%的中国预制菜消费者购买肉禽预制菜次数增多,28.3%的消费者不变,4.0%的消费者消费次数减少。在肉禽类预制菜的菜系品类中,川菜口味最受欢迎,占比67.4%。52.3%的消费者表示非常愿意向他人推荐肉禽类预制菜品。
2021年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977亿元,同比增长17.8%,预计未来中国肉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3289亿元。疫情期间,线下餐饮消费受到制约,整个肉制品市场的需求量持续上升,且在受疫情因素影响后上涨速度加快。
数据显示,2022年,67.7%的中国预制菜消费者购买肉禽预制菜次数增多,28.3%的消费者不变,4.0%的消费者消费次数减少。在肉禽类预制菜的菜系品类中,川菜口味最受欢迎,占比67.4%。52.3%的消费者表示非常愿意向他人推荐肉禽类预制菜品。
餐饮行业人工、房租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预制菜,力求降本增率。调研数据显示,67.7%的消费者较上一年肉禽预制菜消费变多,肉禽预制菜需求进一步释放。近几年,疫情期间肉禽预制菜行业需求增大,预制菜企业存量增多,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以下为报告内容节选:
2022-2023年中国肉禽类预制菜产业研究及竞争格局监测报告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2021年达35128元,城镇居民2021年达47412元。2013-2018年中国居民肉类消费量呈上升趋势,但受新冠疫情和非洲猪瘟影响,2019、2020年消费量略有下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饮食结构由温饱型消费转向膳食平衡型消费,对肉类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并在消费者追求便利化用餐的趋势下,肉禽类预制菜迎来发展契机。
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经济环境:国民消费水平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规模为46895亿元,同比增长18.6%。2022年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仍较严重,预制菜的发展减少了餐饮行业堂食业务的亏损,并为行业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餐饮行业短期内将缓慢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55635亿元。
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经济环境:餐饮行业
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一人居住的家庭户占比也逐年升高,2020年“一人户”人口达1.25亿人,占总家庭户的25.3%。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2020年达6779.4万人,较2010年增长39.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居民婚姻结构、劳动结构发生变化,“一人户”家庭数占比呈现增长态势。越来越多女性从全职家庭主妇转变成职场女性,而且工作繁忙,预制菜的出现,能有效地缩短做饭时长,且可以保证做饭的质量,从而带动预制菜市场的发展。
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社会环境:人口结构变化
数据显示,2022年,67.7%的中国预制菜消费者购买肉禽预制菜次数增多,28.3%的消费者不变,仅有4.0%的消费者消费次数减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菜品种类繁多、加工流程繁琐、加工耗时,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家庭小型化发展,消费者愿意花在做饭上的时间变短,预制菜消费需求逐渐上升。
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社会环境:消费者需求变化
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逐渐完善,保证了餐饮食材在运输、仓储环节的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口感和体验的高品质要求,为中国预制菜行业迈向标准化、产业化筑牢根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5699亿元,冷库总容量达5224万吨,2020年冷藏车保有量达28万辆,冷链物流及仓储体系稳步发展。
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社会环境:技术因素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预制菜有效地降低了餐厅运营成本,且缓解了疫情期间堂食减少的损失,吸引了各大连锁餐饮品牌入行布局。
2016-2026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977亿元,同比增长17.8%,预计未来中国肉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3289亿元。疫情期间,线下餐饮消费受到制约,整个肉制品市场的需求量持续上升,且受疫情因素影响后上涨速度加快。
2019-2026年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外卖消费者规模达5.4亿人,外卖收入的占比增长到餐饮总收入的21.4%。由下图可以看出,中国的外卖消费者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外卖收入占比每年稳步上升。外卖缓解消费者不便出行用餐的问题,且商家对外卖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粘性,帮助餐饮企业解决线下业务盈利减少的问题,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营收。
中国外卖市场概况
中国肉禽预制菜产业图谱
数据显示,中国调味品行业规模呈增长趋势,从2014年的259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950亿元,为预制菜的口味调制提供了稳定的调味辅料。
中国肉禽预制菜产业链上游:调味品
中国肉禽预制菜产业链中游:企业区域分布
数据显示,2011-2020年,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逐年递增,2021年受疫情影响,少量相关企业注册。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加速催化预制菜行业的发展,预制菜市场发展潜力逐步释放,行业参与者增多,竞争进一步加剧。
中国肉禽预制菜产业链中游:企业注册数量
B端企业预制菜需求量巨大,且客户粘性相对较高。但不同的细分渠道诉求不一样。开放式社餐、外卖以成本优势为基础,产品力、渠道服务成为保持粘性的关键。连锁餐饮(小吃快餐类)考验综合服务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对于半成品的诉求很高,更偏向于定制化产品。同时B端进一步降低成本,对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有益。
中国肉禽预制菜产业链下游:预制菜B端细分渠道
面向C端的产品通常以小包装为主,C端消费者对于预制食材的价格敏感性弱于专业性较强的B端客户,使得C端的盈利能力较强。如味知香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牛肉类预制菜毛利率可达到31.4%,居行业内较高水平。目前由于C端渗透率很低,前期需要投入较多费用以培育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未来随着消费者习惯的养成,规模效应得以进一步提升净利率水平。
中国肉禽预制菜产业链下游:预制菜C端细分渠道
中国肉禽预制菜产业链下游:消费者画像
调研数据显示,有肉禽类预制菜购买经验的消费者中,87.1%有在家做饭的习惯。消费者就餐在意的前三因素有:卫生健康、菜品种类、价格。艾媒分析师认为,在外就餐与叫外卖都存在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的隐患,消费者首要担心的是卫生健康问题,其次是价格,标准化的预制菜更加卫生,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肉禽类预制菜消费者就餐习惯
调研数据显示,晚餐和中餐的肉禽类预制菜的消费时间段占比分别为85.4%和68.1%。肉禽类预制菜消费场景占比前三的为:家庭用餐、朋友聚餐以及一人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餐和晚餐是肉禽类预制菜消费者食用的主要时间段,与家人、朋友聚餐是最为常见的消费场景,商家可调整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中国肉禽类预制菜消费者消费场景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肉禽预制菜消费者对于行业提升的前三意向分别是卫生健康(71.5%)、菜品种类(61.5%)、价格实惠(60.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几年食品行业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消费者对于食物的安全保障较为关注,商家可以通过展示生产检验流程的标准,以提升消费者信心。
中国肉禽类预制菜消费者提升意向
调研数据显示,在肉禽预制菜的八大菜系产品中,川菜是消费者接受度最高的一类,偏向咸辣口味。其次是湘菜,口味偏向辣味。粤菜的接受度同样较高,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辣味肉禽类的预制菜受众较广,消费者普遍接受程度较高,菜品开发方面占优。
2022-2023年中国肉禽预制发展趋势(一)
从B端市场来看,餐饮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21年达到4.6万亿,但餐饮行业人工、房租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通过布局中央厨房或者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合作引入预制菜。从C端市场来看,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快捷,超六成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次数提升,且国民消费水平上升,对肉制品的需求不断攀升,因此C端预制菜蕴藏巨大的增长潜力。
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提升较快,市场潜力持续释放,2021年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977亿元,同比增长17.8%,预计未来中国肉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3289亿元。近几年,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逐年递增,疫情期间肉禽预制菜行业需求增大,行业参与者增多,竞争进一步加剧。
点击获取更多全球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