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6 14:58:06 来源:FoodTalks
星巴克“多走了一步”,把咖啡送上车,在行业习以为常的“到店”、“到家”之外,最先撬开了一个“在途”的零售渠道,让行业和消费者都有点意外。
(资料图)
3月21日,星巴克宣布中国市场正式上线了一个新业务——“沿街取”。
星巴克推出“沿街取”业务
图片来源:微博@星巴克中国
这个酝酿2年多、测试了5、6个月的新业务,是星巴克跨界高德地图搞的一个新的零售渠道。首批京沪两地消费者,在高德“顺路搜”星巴克,提前下单,沿途不必下车,就会收到等在路边咖啡师递来的热咖啡。
“激发了咖啡爱好者的买车欲望”、“增加10分钟懒觉,yyds”、“没错,对症治疗违停罚款焦虑症”......社交媒体上的反馈,也验证了这是一个精准对焦人们“在路上”消费场景的“汽车餐厅”。
跨界互联网,精确到分钟级的供给,涉及内部运营流程、人工变化和调整,推出“沿街取”,远比推出一杯新品咖啡复杂得多。
但市场要比很多人想象得大,2021年起,中国便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保有量国家。其中,京沪两地私家车保有量就超千万辆。
相比国外餐饮业普遍针对“在途”需求开汽车餐厅,“沿街取”相当于星巴克中国做了一个互联网本地版汽车(drive-thru service)餐厅。
不用在寸土寸金的一二线城市大兴土木,也无需大规模改造现有门店,一夜之间,城里就能冒出一大波“司机友好”星巴克,“沿街取”打法相当经济。
据说,“沿街取”率先在有500+家门店的北京和1000+家门店的上海,找出约150家适合门店上线。未来一年,会有超过1000家国内星巴克提供这个服务。
除了星巴克为消费者“多走了一步”,“沿街取”还有个地方可圈可点。在数字化创新领域,“沿街取”比中国同行也抢先“多走了一步”。
2019年推线上点单线下自提的“啡快”和啡快概念店,有点像追赶和模仿中国同行。“沿街取”,让星巴克在国内咖啡市场的“在途”场景上抢了个先。
据说,“沿街取”也给高德很大启发,将其视为“顺路服务”新模式探索的标杆,基于精确至分钟级的路线规划和实时交通路况等核心能力,是可以有一个“到家”和“到店”之外的“第三生活服务场景”。
高德地图联合星巴克推出顺路服务
图片来源:微博@高德地图
去年9月,星巴克中国发布2025战略愿景,提及重磅投资提速发展势能,寄望内生技术实力驱动多渠道业务,包括未来三年,大手笔投资约14.6亿人民币架构星巴克中国首个专属的数字技术创新中心。
现在看,这个被一位星巴克员工描述为“庞大”的创新机构,已落地了新成果。星巴克在加速适应本地消费互联网文化,通过数字化更了解消费者,与其有效互动,还为“人情味”的第三空间添加了新元素。
星巴克创始人、CEO霍华德·舒尔茨一直强调:“顾客之所以找上我们,总的来说有这样三点:咖啡的因素,人的因素,感觉的因素。”
当星巴克咖啡师在路边把咖啡递进车窗,就像在门店的吧台里说,“这杯咖啡好了,小心烫”,不变的连接和互动,又在一个新场景里延续。
从经营维度,“沿街取”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继续坚守价格,保证利润率,在体验做更大突破,拓展新渠道的最新尝试。
而从市场竞争看,都是咖啡品牌,星巴克和像瑞幸、Manner们的中国同行们,都在狂飙发展,试图抓住咖啡增长的红利,但明显处在不同赛道:一个是“第三空间”型咖啡,继续不断加码人的因素,感觉的因素,所谓“星巴克体验”;一个是“take away”型的“快咖啡”,强调高效,讲究极致性价比。
同样用小程序或App,能明显感觉,星巴克会比本土同行更花心思设计数字化互动里的“小细节”。
线上点到店取,“啡快”会生成一段祝福或有趣的口令,而非行业普遍用的数字,“旅途甜甜、奥利给、妙啊妙啊、左边一起画个龙……”要问星巴克取餐口令有多尬?网友说念完只想钻地缝。
对这个“啡快口令”,消费者要么很爱,要么很恨,但也形成社媒上的热烈讨论,成为一个星巴克的特定仪式感和互动触点;而“沿街取”,一个提前三分钟等在路边的咖啡师,让人不用担心违停扣分罚款,颇有人情味。
霍华德.舒尔茨说:“我们与顾客之间建立起了感情的纽带……在与众多经典品牌的竞争中,星巴克的优势在于,我们每天都要与顾客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我们的产品,不像罐装汽水一样静静地摆在超市货架……”。
零售是一个通过各种细节构成的拼图,围绕一杯咖啡,从进店到离店的各环节,友好的咖啡师、定制饮品、多样化食物、轻柔的音乐、丰富文化呈现,它们与门店空间一起,实现了一种有意义的互动和联结,让人放松,感觉舒适,也构成了品牌面对消费者最直观的差异化竞争力。
2023“全球餐饮品牌价值25强”排行榜
图片来源:Brand Finance
最近,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发布了2023“全球餐饮品牌价值25强”排行榜(RESTAURANTS 25 2023),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蝉联前三位。
对星巴克,围绕和持续投入“人”的故事和情感,才是一切。新锐茶饮品牌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说,她在星巴克身上,能看到聚焦内核,持续投入的特质,“长期主义不是三年五年,而是有生之年的深度贯彻”。
星巴克现身说法了一种咖啡品牌发展样本:优化供应链,提升经营效能,提升单店盈利,卖出更多杯咖啡之外,要不断增加消费者价值,建立品牌的独特价值和吸引力。
提供商品之外的价值,连打造日本服装业巨头优衣库的柳井正也深谙此道,他不认为商品本身有多大吸引力,他认为决定购买的关键,是商品形象或各种信息的价值。所以,优衣库一直努力提供的,不光是衣服,还有“乐趣、幸福与满足感”这些抽象的价值和态度。
换句话说,当到处都有一杯可满足咖啡因,提神醒脑的咖啡时,“多走了一步”,提供一个舒适、有细节、人情味的品牌和空间,也是更多人的需求。
当然,面对本土玩家对咖啡性价比、功能化的快速推进的浪潮,要想在中国市场抓住增长红利,在一些行业观察者看来,“第三空间”赛道,星巴克还有更多细节的提升空间。
比如,继续开更多高端门店,让更多代表星巴克全球供应链水准的产品在更多门店出现:每年限量限时供应的桶酿威士忌冷萃、星巴克酒坊Bar Mixato的含咖啡鸡尾酒等等……不止一小撮咖啡饕餮们,需要更多人知道星巴克有更好,更独特的咖啡。
星巴克桶酿威士忌冷萃图片来源:微博@爱范儿
产品研发端,能快速迭代,品类扩充,时不时出现让人讨论大卖的“爆品”,会让品牌更具活力,也能因此与年轻客群构建更积极的互动,让略显“老态”的气质重回潮流。
再有,更好的“第三空间”之外,尽可能有价格优势就更好了。毕竟,满足消费者的“既要、又要和还要”,会激发品牌变强大。
回到“沿街取”这个新业务,作为一个零售新渠道,很多人会怀疑这个新场景,会给星巴克带来多少销售增量。
但围绕消费者价值提升的创新总是没错,此外,还能确定的是,对品牌来说,满足更多痛点,更多的舒服细节,会让消费者产生信任和依赖,进而,发生更频繁的复购。
点击获取更多全球食品资讯
关键词: